[ 家電維修服務 | 超商代收(金流) | 家電維修站 ]


輸入Email訂閱
以下為電子報內容

何謂分數組距及PR值?

分數組距:是指以特定分數區域,呈現累計考生人數。例如國中基測300分為滿分,如以3分為組距可呈現298-300分人數、295-297分人數…;或以5分為組距呈現296-300分人數、291-295分人數…,以下類推。

PR值:是先將該次測驗所有考生的五科總分排序後,依照人數均分成一百等分,該生大約會落在第幾個等分中。簡單來說,若某位考生的百分等級PR值為95,即表示該生的分數高於該次測驗全國約95%考生。但是因為每次測驗的總人數不相同,所以不同次測驗中每個百分等級所包含的人數並不相同。例如,91年第一次基本學力測驗的總人數是299714人,每個PR約包含了2997人;但是92年第一次基本學力測驗的總人數是313239,每一個PR約包含了3132人。

提供「分數組距」或「PR值」,只是呈現的方式不同,但其目的與效果相當。在傳統聯考時代,各考區試題不同,各區自行公布組距,不會形成不同考區考生程度優劣比較問題。但目前國中基測為全國統一命題,因此如公布分區組距,不同考區之考生優劣則可明顯比較,其中「分區PR值」所呈現之比較效果較「分區組距」更為精準。

 

 

 

考生如何使用PR值作為選填志願的參考

 

以目前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的特性,任何資訊的提供都有其限制,無法滿足所有考生精確地預測落點,因此PR值可以作為考生選填志願的參考,但不宜作為考生選填志願的唯一標準以目前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的特性,任何資訊的提供都有其限制,無法滿足所有考生精確地預測落點,因此PR值可以作為考生選填志願的參考,但不宜作為考生選填志願的唯一標準。在選填志願時應該評估自己的興趣、性向、能力、學校特色、離家遠近、未來進路…等等。

 

下表為91及92年之全國PR值對照表,家長與考生可由兩年之PR值與量尺分數間的差異,概略瞭解今年與去年考生之整體得分變化。以PR值76為例,91年量尺分數為199;92年量尺分數為211,家長與考生則可依此概略判斷---今年在PR值76時,量尺分數約提高12分,此資訊可提供考生作為志願選填與升學進路規劃時的參考。。在選填志願時應該評估自己的興趣、性向、能力、學校特色、離家遠近、未來進路…等等。

 

下表為9192年之全國PR值對照表,家長與考生可由兩年之PR值與量尺分數間的差異,概略瞭解今年與去年考生之整體得分變化。以PR76為例,91年量尺分數為19992年量尺分數為211,家長與考生則可依此概略判斷---今年在PR76時,量尺分數約提高12分,此資訊可提供考生作為志願選填與升學進路規劃時的參考。

PR

91年量尺分數

91年各PR

累積人數

92年量尺分數

92年各PR

累積人數

99

271

3252

279

3424

98

264

6122

273

6591

97

258

9405

269

9638

76

199

73217

211

75902

75

197

75889

209

78479

7

68

279001

42

291510

6

66

281846

39

294916

5

64

285660

37

298049

 

 

 

 

 

 

 

 

 

 

 

 

 

 

註:91、92年PR量尺總分對照表。

考生在收到今年度之成績通知單時,可參照今(93)年與去年之兩年全國PR值,依上述之說明,先概略估算今年考生之整體得分變化(提高或降低?),以協助志願之選填與進路規劃。再次提醒考生與家長,雖然提供兩年的PR值與累積人數具有參考價值,但如僅以PR值作為選填志願的參考時也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而不盡準確。如各招生區考生程度有所差異;各地區高中、高職申請入學對分數的加權處理方式不盡相同;每年各地區實際報名參加的人數變化;跨區參加登記分發的人數變化;每位考生之選填志願序無法得知;高中職社區化模糊原有排名;以及各高中職間辦學績效與口碑間的消長等變數,都會影響到其推算出來的數據,因此PR值只能作為參考。

 

九十三年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

PR值的意涵與用法及升學進路

壹、緣起

針對外界所關心之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以下簡稱國中基測)組距議題,教育部依據國中基測指導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決議籌組「國中基測組距議題」專案小組,以科學性之方法對分數組距公布與不公布之利弊及其因應措施進行評估分析。

經過本(93)年5月7日,教育部召開「研商國中基測組距議題」會議,會議決議如下:

一、教育部在處理全國性教育問題時,應以前瞻性思考,同時考量不同地區之需求及差異性,來決定教育政策。

二、對於有縣市要求試辦伴隨成績單通知個別考生分區PR值之訴求,經充分討論之後,咸認為未便同意,其理由如下:

(一)基於資訊傳播迅速,個別通知與公布差異不大。

(二)提供近兩年全國PR值與提供分區PR值對學生選填志願之效益相當,但可避免全國性之負面影響。

(三)經參酌專案小組多次辯證及數據分析結果認為,惟有落實升學進路輔導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三、今(93)年仍維持現狀不公布各區分數組距,但統一提供當年及前一年的全國PR值與累進人數比較資訊,並加強國中升學進路之生涯輔導,以協助學生選填志願。

貳、為何不公布分區組距

根據專案小組研究,公布分區組距對於考生選填志願參考價值有限,卻會衍生甚多不利教育正常發展之影響,因此建議不宜公布分區組距,其原因說明如下:

一、依目前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之特性,分區組距對於考生選填志願參考價值有限,且易造成誤判

根據專案小組研究發現,目前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與傳統聯考大不相同,任何資訊的參考作用都有其限制,無法精確的預測落點:

(一)多元入學方式,各種方式考生比例不一,人數不易推估,而且甄選及申請入學並不是以國中基測當作唯一依據。

(二)國中基測可以考兩次,登記分發以較佳成績為依據,單次成績組距參考價值有限,並容易造成誤判。

(三)登記分發可以跨區,僅以單區組距為依據,可能有誤差。

再加上各招生區考生程度有所差異;各地區高中、高職申請入學對分數的加權處理方式不盡相同;每年各地區實際報名參加的人數的變化;每位考生之選填志願序無法得知;高中職社區化模糊原有排名;以及各高中職間辦學績效與口碑間的消長,提供分區組距對選填志願不僅參考價值有限,甚至有誤導的可能。

二、可能增加跨區分發之學生,對原分發區的考生造成排擠效應

以北、中、南三大都會招生區的前三志願學校為例,登記分發可藉第二次基測改變分發區,研究顯示目前跨區分發考生約佔4%~14%,其成績高出錄取分數甚多(前三志願約高出3~13分;前二志願更高出7~13分),少有臨界錄取分數的考生跨區報名。若公布分區組距,則第一次成績較佳學生,在得知他區的分區組距情況下,可能增加跨區報名的意願與數量,如此將對原分發區的考生將造成更大之排擠效應。

三、、避免因縣市間之不當評比,影響學生正常學習

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無法完整呈現國中教育全貌,同時目前國中基測為全國統一命題,公布分區組距,可能形成縣市間之不當評比,各縣市政府可能將壓力轉嫁於各國中及學生,因而妨礙正常教學,影響國中學生之身心健全發展。同時公布分區組距後,區塊內高中職之排序勢必更加僵化,各校發展特色及提升辦學績效之努力易被忽略,將使目前已逐漸淡化之高中職校排序死灰復燃。

四、有極具參考價值的「替代方案」,並能降低負面影響

提供測驗當年及前一年兩年間之全國PR值及累計人數差異比較,可相當程度協助學生志願選填與升學進路規劃。

91及92年抽樣學校登記分發錄取最低分來看,有些學校雖然兩年之最低錄取分數明顯提高,但其最低分的全國PR值則有一定之穩定度,因此可以作為志願選填的參考。如下表之A1、A2、A3、B1、B2、B3、C1、C2、C3高中。但也有部分學校,兩年最低錄取分數的變化相當大,特別是新增設的高中,如B區B4高中。

 

 

91年分數

91PR

92年分數

92PR

A區

A1高中

273

99

279

99

 

A2高中

270

98

278

98

 

A3高中

268

98

275

98

 

A4高中

119

38

151

52

 

A5高中

184

69

205

73

B區

B1高中

257

96

267

96

 

B2高中

264

98

271

97

 

B3高中

250

95

263

95

 

B4高中

140

48

165

57

C區

C1高中

259

97

268

96

 

C2高中

254

96

265

96

 

C3高中

251

95

263

95

 

C4高中

143

50

155

53

 

 

 

 

 

 

 

 

 

 

 

 

 

 

 

 

因僅公布全國之資料,不會形成各縣市或各國中間的評比,降低了負面的影響,同時也提供學校較多元自主的辦學空間。

 

參、替代方案:提供兩年全國PR值與累積人數

為回應家長及學生希望能有更多資訊以作為志願選填的參考,專案小組建議可考慮提供測驗當年及前一年兩年間之全國PR值及累計人數差異比較,輔助考生選填志願與升


【 南投縣教師會電子報】發報人:南投縣教師會 電話:049-2391863 傳真:049-2391865 住址:542 南投縣草屯鎮新生路76號 網址:teacher.cses.ntct.edu.tw